东莞:20多座文昌阁,250多名进士 1700多名举人,文昌庇佑 人才辈出
天上文曲星,地上文昌阁。
文曲星即文昌星,是掌管文运科名的星宿。
所谓“天上文曲星,地上文昌阁”者,皆前人祈求兴文运,重教导者之善望也。
文昌星君。
一
文昌阁在中国传统文明中意味着文明兴盛、文风发达。前人以为,文昌星主文运,与学问、文章、科举干系。修造文昌阁旨在祈求文昌庇佑,期盼一地人才辈出、文风兴盛。同时,文昌阁也是文人雅士聚会会议、吟诗作画之所,承载着文明传承和交换的紧张功效。
企石镇蚬壳岗村文昌阁。
二
文昌阁之汗青沿革,可追溯至太古时期。
前人敬重天象,视文昌星为吉星,主掌文运。为得其庇佑,遂建文昌阁,以祈文风兴盛、人才辈出。历代皆有修造,传承不衰。
三
东莞之建文阁塔,就是为了祈求文昌庇佑,聚文气,兴文运,正教养,期盼文风兴盛,人才辈出。
四
东莞市大局部镇街都建有文昌阁,数目有二十多座。
东莞文阁塔分布摘要。
(一)
中堂镇潢涌村有两座文塔,村东头文塔俗称上文塔,又称上文阁;村西头文塔俗称下文塔,又称下文阁。
二塔遥相照应,有“双星塔”之誉。二塔内均供奉魁星(奎星),即文昌帝君。魁星为二十八宿之首,是主宰文章兴衰、文运昌隆、功名禄位之神。
上文阁,始建于清道光年间(1821—1850),2002年7月,被广东省人民当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(二)
寮步镇浮竹山北端、松山湖大路旁有一座文阁塔,塔高23.7米,五层,主体是以水磨青砖建成,各层高度不同,塔呈六角形,别名“六角塔”。
《浮竹山村志》纪录,文阁塔建于康熙四十八年(1709),雍正年间建成,在乾隆年间毁掉,后又于道光二十三年(1843)立石重修,于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建成。
寮步镇浮竹山文阁塔。
每当太阳初升,照射在文阁塔时,整座塔霎光阴晕四射,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,有“文阁映朝晖”的隽誉。
2004年1月8日,浮竹山文阁塔被东莞市公布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(三)
石碣镇水南村脉洲东江南主流江边也有一座文阁塔。
文阁塔始建于康熙三年(1664),与对岸鼓铜岭上的榴花塔相辉映。
文阁坐北向南,为圆柱形塔式布局,高4层共20米。阁基为赤色堆砌,青砖砌筑塔身,阁内是用青砖砌成的楼梯。
石碣镇水南村脉洲文昌阁。
传说水南汗青上名士辈出,与此文阁有关。
(四)
常平镇袁山贝及桥梓村亦建有文昌阁。
1、袁山贝村原建文昌阁,已毁于50年代。1998年重修。
袁山贝文阁塔位于常平镇大路边袁山贝村和还珠沥村两村交界处,八角九层,塔高三十八米。阁内供奉孔子和袁崇焕塑像。也是袁山贝村的村史展览馆。
袁山贝文阁塔。
2、桥梓村屋厦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(1736—1740)。
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毁,2016年重修。
新塔严肃宏伟,高三层,大门横额书“中天而立”四个大字;底层供奉关帝。有联曰:彩笔昔曾干景象;文章新入有光芒。第二层供奉文昌帝君,有联曰:冠冕通南极;文章落下场。第三层供奉北斗星君,有联曰:鸿文光璧府;鹏翩上天梯。开光时宴客堂有联曰:星座自天开,璧合珠联,宾主庆风云之会;秀灵从地出,龙翔凤翥,文章夺魁斗之光。联语皆常平举人周天琛所撰。
桥梓村屋厦文昌阁。
(五)
东城街道温塘文阁塔,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(1484),塔高20米,为六角形五层楼阁式砖塔,由当地袁氏族人所建,旨在光宗耀祖,显姓扬名,勉励族人勤修学业,仕途奋进。
文阁塔在清代和2000年重修过。
东城街道温塘文阁塔。
(六)
东坑镇井美村文昌阁,建于清咸丰十年(1860),2002年重修。
文阁占地表积30平方米,为六角形修建,墙厚约0.7米,水磨青砖、红石构成。塔高24米,分3层,各层外护有黄瓦绿檐琉璃滴水,檐下束腰,镌刻有奇花异卉。顶层向南窗顶刻有“文明”字样。塔顶莲花托护一紫色葫芦,葫芦顶尖如笔,直插云端。
楹联“道长人远须停步,井美泉甘且共尝”,书于1912年,存文阁侨济亭(茶亭)。“塔笔凌云高峙楼台横北极,文峰占地倚斗光联奎壁耀南天”,横批“奎壁联辉”,书于清同治元年(1862),存文阁底层大门。
东坑镇井美村文昌阁。
(七)
石排镇福隆、上汴和谷吓等三个村都建有文昌阁。
1、上汴村文阁古塔,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坐南向北,为3层六角形塔,底层每边长2.1米,高10米支配。古塔以红石为基本,青砖砌筑塔身。
上汴古塔(摄于2016年,上汴村供稿)。
2、福隆文阁始建时间不详,清雍正年间(1722—1735)重修。位于石排大路福隆路段旁。坐东向西,为楼阁式青砖塔,塔身为红石基本,高24.75米。
福隆文阁(摄于2016年,大围三村供稿)。
3、谷吓文阁位于石排镇太和中路谷吓路段,始建年代不详。为楼阁式风水塔。文阁坐南向北,文阁正立面为红石基本,红石包砌门框,青砖砌筑塔身,塔内筑有青砖楼梯,平面八角形布局,底层每边长1.85米,周长14.8米,高约15米。各层塔檐用朱砂涂饰,腰檐为白色灰沙装饰。塔刹为覆螺状。
谷吓文昌阁。
(八)
企石镇黄大仙公园文昌阁高五层,修建面积1350多平方米,接纳砖木石殽杂钢筋水泥制作。它由石柱支持,外表掩盖着琉璃瓦,周围有飞檐和弯曲的角落,内墙和花板上装饰着经典的故事壁画或彩画。整幢修建古色古香,华丽堂皇。
企石镇蚬壳岗村文昌阁。
(九)
道滘文昌阁,亦称“巍焕楼”。位于道滘镇虹南路永庆村委会斜劈面。
巍焕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坐西向东,为三层塔式,青砖密檐修建,高15米,六角形,塔底为花岗岩石布局,边长3.6米,墙厚65厘米,塔身砖石布局,现存基本完备。
1993年6月22日,东莞市人民当局公布此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道滘巍焕楼(2015年摄)。
别的,大朗镇水口村、东城丁字闸村、望牛墩镇望联村、厚街耳地、茶山镇下朗村、南城新基村、万江谷涌等村及社区也建有文昌阁。
大朗镇水口村、南城新基村的文昌阁已被毁。其他保存基本完备。
五
东莞从来重教兴学,科名壮盛,文风悠远。
南宋时分,东莞就建有东莞学宫,学宫地点760年安定,为东莞培养了浩繁的人才。
明清两代,举国书院共3000多所,广东占325所,东莞有39所(明代31所,清代8所),居举国县级之首。
从唐代至清代,东莞共出榜眼(二甲第二名)1名,文探花1名,进士252名,举人1763名。
东莞之建文昌阁者,皆以是祈求兴文运,重教导者之善望也。
六
文昌阁的制作,对东莞文明之提高,影响深远。其一,它促进了东莞文风的发达,引发了士子念书求进之志。其二,文昌阁作为文明交换之场合,使文人雅士得以集聚,促进文明之传承与交融。其三,其修建作风与艺术,亦是中国传统修建文明之宝贝。
文昌阁在中国传统文明的提高中,具有不成无视的紧张位置。
七
附《浮竹山重修六角塔石碑记》全文
观日月之开,恒知天道无往而不复;睹沧桑之厘革,识地运无废而不兴。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数也,即理也。吾以为文运之隆替亦因之。
我莞邑浮山乡,田腴土肥,池深木茂,民物有古遗风。而形胜家谓乡左宜建奎楼,以挹文明清秀,且收下关水口。质诸父老,则问址也,岁久倾圮,迄今数千年矣。
余忆丁亥、戊子岁,深徙于此东主上舍叶殿举翁与魏际昌翁等,津津记叙,未及修复。迨今秋往拜旧交同砚,叶子锡镛语余曰:“乡左奎楼不日成矣。”余怅然。喜曰:“善哉!地运之,文运之,隆有云云!”平子赞道:槐厅天禄著司文之号;藏书内库阳城播延阁之称。
清风飘拂,远度芸香,皓月晶莹,光浮翰藻。夙重延贤之誉,参议平津,永垂秘笈之图,修文石室。此固振古如兹,亦于今为烈也。矧地灵人杰,光腾牛斗之精;扶漠分章,色耀离明之彩。镇天关而收地脉,坎水盈科,上探碧而下朝青,依山定位。行见日沐月溶,浮山夸梓里,岳降川灵。莞水羡枫宸之彦矣。
完工后,徵文考献,咸谓我三乡雍正年间创斯阁也,文物蔚起,信然。则余当预为之贺是。
芬蟾??林桂芳拜序
八
附《常平袁山贝文昌阁重修碑记》全文
古之乡村每于江河之滨建文昌阁,以祈兴文运,正教养,出人才。
稽之古籍,文曲星即文昌星,即掌管文运科名之星宿。所谓“天上文曲星,地上文昌阁”者,皆前人祈求兴文运,重教导者之善望也。
我袁山贝村原建文昌阁,已毁于50年代。比年来,我村旅居外洋与港澳之同亲,发起集资重修文昌阁,且选定今址,村中昆仲,热烈呼应,于是表里协同,纷繁解囊,经之营之。去夏兴修,今冬完工,亦盛事也。
今者,崇塔耸翠,上出云霄;巨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登斯阁也,纵目回忆,景象万千,南挽珠江之银涛,北挹罗浮之紫气。宝山东来碧绿,莲峰西蔚云霞。三路金龙,汇来八方景物;万象玉宇,响彻四序笙歌。宝马香车驰紫陌,柳丝莺韵闹寒溪。对此秀毓灵钟之地,政通人和之秋,孰不敬恭桑梓,情系邦国乎!
斯阁之建,盖有二者:一者可为我村之标志,二者可添故乡景观。
至于三层供孔夫子圣像,可启导村人重学重教;顶层设袁督师袁崇焕塑像,以勉励青年爱国效忠。
望我村人,三思此义。
(1999)己卯年仲冬立